五華縣堅持黨建引領不斷做實基層治理“大文章”:治理更有效能 發展更有力量
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社會安全穩定,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來,五華縣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把基層黨組織做“實”、力量做“強”、服務做“優”,用黨建“繡花針”串起基層治理“千條線”,讓更多群眾感受到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帶來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本報記者 賴 鋒 特約記者 張炳鋒
筑牢戰斗堡壘 育強頭雁隊伍
“在上級部門和廣大村民的支持下,我們重新建造了黨群服務中心,預計春節前便能投入使用,屆時將大大方便群眾辦事。”在五華縣棉洋鎮聯西村,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祝林指著一棟正在加快建設的3層樓房介紹說,今年9月,該村向上爭取了50萬元專項資金,并發動鄉賢和村民籌集資金30多萬元,用于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大樓。在該大樓左側,棉洋社區的新建黨群服務中心大樓也正同步建設,同樣預計春節前投入使用。
棉洋鎮新建人行道、完善排水設施等,進一步提升圩鎮面貌。
記者了解到,聯西村和棉洋社區轄區人口眾多,由于條件所限,兩村(社區)原有的黨群服務中心狹窄破舊,群眾前來辦事頗為不便,相關功能場室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基層治理各項工作的開展。近年來,兩地群眾希望建設新黨群服務中心的呼聲越來越高,需求也越來越迫切,也得到了五華縣委、縣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黨群服務中心是基層治理的堅強陣地,建強陣地、優化服務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關鍵。”五華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近幾年來,該縣投入資金大力強化黨建陣地建設,統籌鄉村振興駐鎮幫鎮扶村資金4390萬元,分期分批推進全縣448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示范打造、鞏固提升、改造重建,為黨建工作賦能,助力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基層治理好不好,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雁”。以龍村鎮湖中村為例,該村通過選好“頭雁”,沒幾年時間便從軟弱渙散村變成了建強基層戰斗堡壘的標桿,從一窮二白的“后進”變成了產業興旺的典范。
在五華,像湖中村這樣的“頭雁”引領基層治理發展變化的案例還有不少。作為帶領村民發展的“頭雁”,五華對干部的選拔、培養、激勵、監督尤為重視。據介紹,五華縣通過持續強化“頭雁”工程建設,對全縣所有農村黨組織書記按照“一人一檔”動態分類管理,落實日常幫帶、專項幫帶、健全考評、激勵保障機制,為不斷提升基層治理能力選好人、育好人。
優化網格管理 提升治理效能
五華縣水寨鎮大布村是城中村,不僅地域廣,常住人口也很多,基層治理的壓力和難度都非常大。為有效解決治理難題,在五華縣委、縣政府支持指導下,水寨鎮黨委、政府在大布村探索實行黨建引領全科網格新模式,實現在基層黨組織領導下對基層的扁平化、精準化治理,成功構筑“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死角”的網格化管理格局,有力提升基層治理現代化,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水寨鎮大布村的網格員上門入戶做好政策法規宣傳。
“按照平均每個網格不超過80戶的原則,整個村被劃分為43個網格化區域,并通過構建‘鄉鎮黨委-村黨委-片區黨支部-網格員黨小組’四級黨組織架構和人員力量,逐級負責網格化治理工作的具體落實。”水寨鎮黨委副書記何昭輝介紹說,通過此舉織密基層治理“一張網”,加快構建涵蓋基層公共安全、城區管理、治安防控、矛盾化解和公共服務事項的“一格多元”基層治理服務體系,真正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
據介紹,水寨鎮大布村全科網格治理充分遵循“黨建引領”和“村民自治”原則,網格員優先從本網格內黨員、村民代表中產生,并以志愿形式開展工作。為了更好激發志愿網格員的工作積極性和責任感,水寨鎮還出臺了志愿網格員“積分兌換”、暖心“十二條”等激勵機制,助力形成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
“網格化”煥發出了基層治理新活力,網格員貼心的服務換取了群眾的肯定。“網格員經常過來,積極參與化解鄰里矛盾糾紛,進行防火防疫宣傳、安全檢查等各類工作。”大布村村民李伯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只要有困難、有糾紛,都會找網格員積極協調解決,村里團結互助、和睦友善蔚然成風。
目前,水寨鎮已經在轄區8個村(社區)展開了基層全科網格化治理試點示范工作。接下來,五華縣委、縣政府也將根據試點情況不斷進行總結提升,形成經驗做法陸續在各鎮推廣鋪開,通過黨建引領全科網格治理,打通治理神經末梢。
辦實事解難題 夯實治理根基
基層治理的目的,在于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為地方謀發展,在于維護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五華縣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聚焦群眾所需所盼所愁,為民辦實事、解難題、謀發展,不斷夯實治理根基。
眼下,隨著返鄉人員數量不斷增多,五華縣疫情防控外防輸入的壓力不斷增大。連日來,五華縣各級干部尤其是鎮村黨員干部謀劃在前、積極行動,全力引導做好做細返鄉人員報備、服務等各項工作,確保返鄉人員安全、開心、順暢返鄉。
棉洋鎮升級改造圩鎮沿河休閑綠道,改善人居環境。(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連志城攝)
棉洋鎮圩鎮、智慧農貿市場、休閑綠道升級改造,華城鎮黃埔村狀元路改造、“數字鄉村”建設……除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外,五華縣相關部門和各鎮村還堅持“硬件”與“軟件”提升相結合,不斷夯實基層治理“大支撐”,讓基層治理更有力有效。
基層治理能力要提升,產業發展是關鍵。近年來,五華縣積極支持引導各鎮村突出黨建引領,堅持產業優先、集體增收、群眾受益,持續推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模式,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產業項目。目前,五華縣基本實現了村村有產業項目、村村有致富門路,為基層治理能力提升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
安流鎮低坑村發展“稻蝦共作”項目,每年可創造50多萬元收益。(賴鋒 攝)
今年晚稻收成后,五華縣安流鎮低坑村在鎮村黨員干部帶領下,開始謀劃起了新的更多增收門路。該村立足地勢較低、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蔬菜的資源條件,通過“黨建+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利用300畝冬閑田發展冬種芥菜項目,預計每年可創造近20萬元的收益。在此之前,該村還大力發展了“稻蝦共作”生態種養項目,每年可創造50多萬元收益,其中20%歸村集體。
長布鎮青崗村打響“大田柿花”品牌,帶動群眾增收。(受訪者供圖)
在五華縣長布鎮青崗村,該村也通過黨建引領,打響“大田柿花”品牌,不斷提高產品產量和質量,實現經濟效益逐年提升,越來越多群眾通過發展甜蜜“柿”業實現增收致富。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