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下我市各學校積極探索多元評價方式
●本報記者 吳海清 通訊員 馮 偉
近期,學生們迎來期末考試季。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小學一二年級不得進行紙筆考試,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學習成長進行全方位的驗收,我市各學校積極打破一張期末試卷定成績的傳統測評模式,把“期末考”游戲化、趣味化,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游園、闖關活動。
玩中學學中樂 不做試卷做游戲
7月4日,梅江區芹洋學校小學部一二年級舉行了一場趣味十足又緊扣知識考查要求的趣味闖關爭章活動。該活動為期1天,主要圍繞語數英3門科目,分年級進行綜合評價,活動的攤位包括有“生字認一認”“記憶超人”“最強大腦”等。
“最強大腦和步步為贏我都闖完了,走,一起去最后一個智者為王的關卡!”在活動現場,學生們手持“爭章卡”,興致勃勃地穿梭在各個攤位前玩游戲,有的抽卡片辨別方位,有的根據隨機抽取的數字在撥計數器,有的挑戰30秒內說出3個與關鍵詞相關的詞語……他們在游玩中完成了對知識的鞏固和檢驗。
來自206班的鐘博楠在數學科闖關活動中對答如流。“每一個關卡老師會根據我們的答題正確率給予相應數量的紅花,最后學校會根據我們各科集的紅花數量,對我們一學期的學習情況進行等級評定,對比起以往寫試卷的方式,我更喜歡這樣的考試方式,既好玩又能學到很多知識!”鐘博楠興奮地跟記者分享她闖關后的感受。
在走訪中,記者發現,不只是梅江區芹洋學校,梅縣區麗群小學、梅江區人民小學、梅江區五洲小學、蕉嶺縣桂嶺學校等學校都于近期根據不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創新進行游園式、闖關式評價活動。這個期末“考試季”,由學校自行設計的各類寓教于樂的活動,正成為各校園的新風景。“除了語數英,音樂、體育等我們也有通過讓學生唱歌、參加趣味運動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測評,通過這樣一個以游戲、闖關、挑戰、交流等形式開展的活動,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充分地展示著自己的綜合素養。既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又實現了知識和快樂的雙豐收。”梅江區人民小學副校長熊玲說。
踐行“五育并舉” 探索評價改革新路
在采訪的間隙,梅江區芹洋學校教務主任陳皓向記者展示了放在教師辦公室的學生評價手冊,翻閱手冊便可發現,去年春季學期的文化素質評價表上,各年級的期末考試成績和平時考察成績均寫上了不同的分數,而自“雙減”政策落地以后,去年秋季學期開始,學生的成績賦上了“A、B、C、D”不同的等級。
“這些呈現的等級不只是根據闖關活動表現評出來的,還有綜合學生平時的學習興趣、課堂表現、活動參與度等更多綜合的評價標準。”陳皓認為,沒有紙筆考試后,學校和老師們的挑戰在于,如何建立更科學、能真正反映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評價體系。從零到一這一步,需要學校老師們付出更多的智慧和魄力。
在蕉嶺縣桂嶺學校,該校在堅持“雅智教育——為高雅人生奠基”教育理念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建設了一套科學的評價體系。“我們評價體系涉及了語數英、音樂、體育等各學科,一二年級的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和期末趣味考評活動組成,三至六年級的評價由過程性評價、常規考試、綜合素養展示三部分組成,綜合素養展示主要考查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蕉嶺縣桂嶺學校教導主任肖秋香介紹道,學校還會考查學生在勞動技能、文娛體育、經典誦讀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評價方式的改變至關重要,直接影響‘雙減’政策能否真正落地,影響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導向,也直接影響家長的教育理念。”梅江區人民小學副校長熊玲感慨,以前是“唯分數論”,現在是讓教育回到育人本位。不論是“期末考”游戲化,還是平時教學課程更多元化,都是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讓知識回歸生活、回歸實踐。學校在努力變革評價體系的同時,社會要營造孩子全面發展的包容性環境,家長要更加注重孩子校外的實踐性任務,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發展。只有“家校社”合力,才能讓“雙減”政策真正落地見效。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