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炒栗子
●鐘思婷
板栗,是迎接秋天最有儀式感的食物之一。秋風乍起,準確無比地將那一顆顆小刺球吹送到地面,等待我們去拾撿。當然,也有些頑劣的小刺球,因為舍不得它們的樹媽媽而不肯下地面來。這時,我們就會拿竹竿對它們小小懲戒敲打,讓它們乖乖下來。累了,在那古老的板栗樹下,就地砸開小刺球的外殼,取出淺黃色的新鮮板栗果,塞進嘴里,最是清甜鮮脆。
秋食板栗正當時,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板栗的吃法自然也是不勝枚舉。生吃清甜鮮脆,入湯滿口濃郁,入菜粉糯香甜。但最有名的吃法,還是糖炒栗子。糖炒栗子,據說是從北宋時的李和家傳下來的。陸游年輕時曾在開封吃過李和家的炒栗子,在物質還不豐富的年代里,那種焦焦的香甜讓他甚為喜愛,于是在《老學庵笑記》寫道:“故都李和炒栗,名聞四方,他人百計效之,終不可及。”特意記錄下李和家炒栗子的陸游,愛吃炒栗也是出了名的。每晨趨朝,他袖里總藏著一袋熟栗子,一邊走一邊剝著吃,等栗子吃完,也是朝參侍禁的時候了。
歷史風云變幻,朝代更迭,但糖炒栗子的美味卻流傳了下來。一場秋雨一場寒。立秋過后,早晚走在路上,已有絲絲的涼意撞入衣衫。大街小巷又飄起了栗子香氣,那一顆顆曾經清甜鮮脆的鮮栗在炒貨鋪子里,經旋轉翻滾、熱情碰撞、勇敢爆裂,最終讓自己成長為一顆香甜粉糯的栗子,溫暖那寒夜行走的路人。想那造物主最是深情,入秋后氣溫降下來了,這個世界似乎也冷酷起來。但其實降下來的溫度落在了枝葉上,枝葉便開始繽紛,落在樹梢天地間,果實與蔬菜便有了甜蜜的滋味,把溫暖送給了我們的身體與心靈。而此刻吃著那一口粉糯香甜的糖炒栗子,想想造物者的深情,便可以更加篤定心安地帶著這份溫暖與甘甜,迎接冬季的霜雪寒冷。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