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年“?!闭Z
●劉禮達
金鼠辭舊歲,福牛迎新春。2021年是農歷辛丑年,即牛年。“牛是農家寶,耕田少不了。”牛是我們客家地區很常見的牲畜,在農人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由此也產生了不少與牛有關的習慣用語及俗語。
“掌牛”。“掌”在這里是掌管、看管的意思,掌牛即是看管、看護好牛之意。在客家農村地區,放牛通常就稱為“掌牛”。大人教育不認真讀書的小孩時喜歡說的一句話是:“讀書捉豹虎,上山掌牛牯!”這里的“豹虎”是指一種蟲子,意思是不好好讀書,貪玩捉蟲子,以后就放牛去。掌牛不需要什么文化知識,意味著沒有前途和出路,可見客家人對子女教育的重視。
“蠻牛”。牛通常是很溫順的,若是暴躁起來卻很嚇人,就會成為讓人頭疼的“蠻牛”?;蛘?,當它不聽從主人使喚的時候,我們就會說這是頭蠻牛。這個詞我們通常用來形容小孩子太調皮不聽話,比如說:“這小孩,大蠻牛。”
“勃瘴牛”。“勃”是客家方言,即發作的意思,“瘴”即是瘟疫。“勃瘴牛”即是得了瘟疫發作的牛。“勃瘴”在客家方言里可不是好聽的詞語,和“勃瘴豬”“勃瘴狗”一樣,“勃瘴牛”是生氣時罵人的話。
“死牛唔曉轉角”。牛是客家人耕種勞作的最主要工具,犁田耙地全靠它。不過在田地里,牛卻經常在轉角處卡住,不懂得轉彎,非得主人給一鞭子才明白,于是我們常常用“死牛唔曉轉角”來形容那些死腦筋不開竅的人,非常形象生動有趣。
“黃牛食草吞吞吐吐”。牛是吃草的,它的胃囊大,一次能吃下大量的草。而牛還有個特異功能反芻,所以吃草吞吞吐吐。我們常把這句俗語用來形容說話不干脆的人。
“水浸牛皮三斤半”。這句俗語完整的說法是:“水浸牛皮三斤半,浸也三斤半,唔浸也三斤半。”牛皮的皮質細膩、柔軟、有韌性,泡在水里也一樣拉不開扯不斷,重量也不變。所以這句話說明了牛皮的質量好,也諷刺了那些屢屢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的人。
“牛唔知角彎,馬唔知面長”。牛角長在牛的頭頂,它自己是看不見的,這話告誡我們不能盲目自大,要知道自己的缺點。
“牛耕田馬食谷,各人自有各人福”。牛是我們耕田種地的重要工具,而馬通常作為交通工具,牛每日吃的是草,馬卻是用飼料和五谷喂養,兩者待遇極為不同。這句俗語抨擊了社會的不公。
“正月凍死牛,二月凍死馬,三月凍死耕田儕”。此句的意思是,一般認為冬天是最寒冷的季節,但春節期間和春節過后,天氣仍然不穩定,乍暖還寒的時候常常有,或許還會發生“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以耕田者的經歷告訴人們,冬春交替的季節里,厚衣服不要急著收起來,依然要注意防寒保暖。
關于牛的客家俗語及習慣用語還有不少,或生動質樸,或詼諧有趣,無不閃耀著客家人的智慧,充分體現了客家人和牛的親密關系。牛是農人的寶,希望牛年能給人們帶來好運氣。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