圩日記憶
●陳贊發
近來,筆者從媒體上看到我市不少圩鎮舉行“赴圩節”,贊賞之余,更是把我隱藏于腦海深處的那些與圩日有關的記憶全都“拽”了出來。
家鄉圩日留給我的記憶,始于20世紀的70年代之初。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圩日被從原先的逢農歷“一、四、七”,縮減為逢農歷“一、五”,也就是說把每個月的9個圩日變成了6個,其目的是為了讓社員們有更多的時間去搞生產和勞動。然而,也許正因為如此,更加增添了人們對赴圩的渴望,更加造就了圩日時人們“趨之若鶩”的熱鬧情形。每逢“一、五”的日子,赴圩兩字便常掛在人們的嘴邊并付諸行動。晨光中,圩鎮周邊的大小道路上,赴圩的人一個跟著一個,一撥接著一撥,接連不斷,不是肩挑就是手提,幾乎沒有空手而去的。半個上午過后,圩鎮的大街小巷便到處人山人海,熱鬧非凡,成了真正意義上的“集市”。幾乎所有的人都在鄭重其事地進行著各種買賣——他們把自己帶來的農副產品賣掉,然后買回家中需要的物品。愉快地交易完畢后,近的可以趕回家去吃午飯,遠的則大都在集體飯店或私人開設的午伙店里吃午飯,再優哉游哉地回去,甚至有些近的也要吃完午飯才回家,因為他們想借赴圩的機會“打打牙祭”,慰勞一下平時缺油少葷的肚子,抑或要和街上偶然碰見的親戚朋友喝一杯,借機敘敘舊,談談心。而對于還是一個孩子的我來說,圩日最具體、最現實的意義卻完全在一個“吃”字。那時,祖父平日里在家中做鐵匠活打鎖匙,圩日便到街上去做買賣。于是,我瞅準這個機會,每個圩日的上午都要去到祖父擺攤賣鎖匙的地方,跟他要來5分錢,然后到街邊的小食攤買一碗牛紅、菩米粥什么的解解饞??蓜e小看那一碗簡單的牛紅或是菩米粥,在那個艱苦的年代里,帶給我美妙而滿足的味蕾及心理享受,絕不會遜色,甚至勝過如今的孩子上肯德基或麥當勞——要不,也不會讓我至今念念不忘。
時間進入20世紀80年代,國家已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一天,我在街上看見了張貼著的告示,其大致意思是說,為了增強農貿市場的商品流通,搞活經濟,恢復原來的逢“一、四、七”為圩日。那時,農村已普遍實行了“單干”,也就是分田到戶的生產承包責任制,大家不用再集體干活,各自的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了,因此要赴圩的話也就更加方便與自由了。政策放寬了,農村再不會“割資本主義尾巴”了,農副產品很快比以前豐富了起來,圩日里的交易市場也就更加熱鬧與繁榮起來。那時,祖父已經去世,父親并沒有接祖父的“班”做鐵匠打鎖匙,他跟母親都只會在田地里干活,當地地道道的農民。然而,政策改變帶來的市場活躍,一樣給父母親提供了到街上“經商”的機會,他們按不同季節種下玉米、花生、甘蔗等經濟作物,收成后利用圩日到街上去賣,換回我們兄弟的學費及家中油鹽錢。
父母親赴圩做買賣,我印象最深、參與度最高的還是在春節前賣蔬菜的經歷。每年的農歷八月份,父母親便種下一大片的卷心菜,以便在春節前當應節蔬菜賣。在蔬菜種類中,卷心菜的生長周期特別長,要好幾個月,價格也自然比較高。在卷心菜的生長過程中,我沒少幫父母親給它們施肥、澆水,其間,看著慢慢長大的它們,想到以后能變成錢供自己讀書,心里頭便充滿著欣慰與喜悅,更是不吝氣力地耐心“伺候”它們。
賣卷心菜的時間,基本集中在農歷十二月廿四、廿七兩個圩日。那時已經臨近春節,前來赴圩的人特別多,尤其是廿七那天,都已經入“年架”(廿五為入“年架”日)了,更是如此,用摩肩接踵來形容街上的人,那是再恰當不過的了。因為卷心菜可以放置較長的時間,沒有冰箱也能保鮮很久,所以很受人們的歡迎,成為蔬菜中的暢銷貨。通常是在廿四、廿七兩個圩日內,我家所種下的卷心菜就能全部賣完,家中一下子就有好幾十塊錢的收入——這在那時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說到農歷十二月廿七街上的人如何的摩肩接踵,有一件發生在老大橋上的趣事就能準確、形象地詮釋。有一年的十二月廿七,由于赴圩的人實在太多,加上大多數人都是帶著貨物,以致在老大橋上造成了交通堵塞,水泄不通的人群簡直是寸步難移。結果,我同村一個70多歲的老婦人,在過橋后才發現自己的一只拖鞋居然跟別人“調換”了,一時成為人們的笑談,同時也足以證明當時老大橋上是多么的“人滿為患”。
后來,隨著自己考進師范學校讀書,畢業后走上教育工作崗位,與家鄉圩日的“相會”是越來越少。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鄉村外出人口的增多,圩日曾經的熱鬧與繁榮也變得日漸不再,最后竟是名存實亡了。如今,在圩鎮新建街道、商鋪的映襯與“擠兌”下,原有的那幾條街道早已顯得衰敗不堪,除了一些“堅守陣地”的居民外,也少有人前往了。當我站在那冷冷清清的老街上,舉目四望,真心希望能看到熙熙攘攘的前來赴圩的人群。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