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文廣與楊福寨
●圖文/何日勝
楊福寨成名,相傳與北宋名將楊文廣南征駐扎此寨相關?!睹分菔械孛尽方榻B“楊文”來歷曰:“相傳北宋名將楊文廣征討南蠻時,曾在此地安營扎寨,故名”。
楊福寨全貌
我等車停楊文村田心,向一老者問路,正巧其是楊福寨主理曹伯,年屆七十有六,身板硬朗,精神抖擻,樂當向導。登寨小路先經屋巷,后伏山勢而上,不足 1 米寬,由水泥細石構筑,輾轉上行。沿途多有松樹,魯草茂密,遍長野果,同伴走走停停,摘吃野果,興趣盎然。
行至山腰,見另有登山小徑,匯合于此。再上行一段,有座四角閑亭,我等入亭小歇,回望來路,田園山色風光已是漸次顯現。續往上行,山勢漸陡,巖石裸露,林木茂密。
耗不多時,終至寨頂。但觀寨頂,地勢平坦,中建寨宮、涼亭、壇案等,一字排列。前為門坪,呈半月形狀,約有 200 平方米。門坪周有 12 棵老松繞護,年歲應有百年,粗者周長 2 米。寨宮坐北朝南,黃色琉璃瓦蓋頂,為敞口建筑,內外紅墻。
宮內置有長案,墻內鑲有石碑,碑刻“宋敕封西國侯王楊諱文廣神位”,年代未考,據修寨志計,碑史應有三四百年。碑上方懸掛楊文廣像,威武神采。宮置有“楊文廣將軍簽筒”,供香客搖簽求福。宮左有新舊碑刻七塊,均為修宮碑記,其中雍正元年(1723 年)碑刻三塊,民國時期一塊,2006 年一塊,重刻雍正碑一塊。中有一塊,碑僅半塊,字跡幾不可辨,年代應在雍正碑刻之上。扎營幾近千年,然楊文廣將軍寨宮何時始立,未考,從現存重修碑刻可推,建宮歷史頗長。宮內“宋敕封西國侯王楊諱文廣神位”之碑刻,未署年月,可是初建之證?考古學家可據其考證矣!真乃歷修寨宮風雨摧,只留碑刻示今人。
楊文廣將軍乃狄青先鋒,受命南征儂智高,相傳曾于此安營扎寨,當地人言之鑿鑿,以戰壕及地名引證。曹伯稱寨頂為將臺,寨腰緩地為補給營房,寨北千米之楊家營(今地名),應是兵營,寨南為旗寨坑(今地名)。寨頂周邊可見戰壕壁壘,雖多已沒入草野,仍是依稀可辨。曹伯展示前幾年山火后照片,但見戰壕壁壘顯露無遺。
佇立寨頂,舉目四望,見周山連綿,層巒疊嶂,楊文村地勢狹長,南北走向,夾于兩山之間,楊福寨居中偏東,為戰略要地。上溯千年,楊文廣率部至此,為蠻兵圍困,退守楊福寨,據寨固守。得楊宣娘馳援,駐守明陽寨,互為犄角,共抵蠻兵。遙想當年,屯軍此寨,戰旗飄飄,馬馳兵走,楊文廣將軍立寨頂指揮,令旗一出,千軍如潮動,何等威風!
楊福寨在當地頗有名氣。曹伯一路健談,說起諸多今人所見神奇之事:幾十年前,有一村人用斧偷伐宮后老松,伐時突聞吱聲,樹傾而未倒,其以為楊公顯靈,棄斧而逃,得病五日。愈后察樹,驚見落斧處,松脂愈合,并扶正松干,此為奇一;十余年間,楊福寨歷經兩次山火,寨頂四周草木燃燒殆盡,宮右及后數米之百年老松均遭火燒,寨宮后墻靠山,芒草上瓦,更有厚厚松毛,然大山燒至宮后一米戛然熄滅,寨宮幸免于難,鄉人甚感神奇,此為奇二;2005 年按原形重修寨宮,歷時近半年,建材均需寨腳肩挑至頂,時值夏秋,應是烈日當空,然每待挑擔上山,日皆入云,并無照射;我等此行亦是如此,登寨前、登寨頂及下寨三段時間,均烈日當頭,然上下寨途中均云遮烈日,無日直照,此為奇三。奇事甚多,故村人堅信乃楊文廣將軍護佑,以至鄉里千年興盛,五谷豐登,奉其為神,歷次修葺,常登寨求拜。
佇立楊福寨頂,見四周蒼翠碧綠,俯視楊文村,田疇塊塊,郁郁蔥蔥,村落有致,好一派祥和。楊福寨,真乃福地也!
>> 精彩圖文
梅州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系mzrbw@meizhou.cn。
網友評論
用戶登錄
使用第三方賬號登錄